【WX-DSW1山东万象环境,助力多领域环境监测】大范围地下水资源管理(如大型灌区、县域地下水监测)常面临 “数据碎片化、动态难追踪" 的困境 —— 某万亩灌区管理 50 口灌溉深井,传统监测模式下,工作人员需逐井人工抄录数据,每天耗时 8 小时,数据汇总整理需 2 天,等形成灌溉建议时,部分地块已因缺水出现旱情,导致玉米亩产减少 10%;更严重的是,缺乏长期连续的动态数据,无法准确判断哪些井属于超采井,只能 “一刀切" 限采,既影响灌溉,又难以有效恢复地下水位,给水资源管理带来极大挑战。

地下水位动态监测系统的核心架构,是 “前端采集 + 中端传输 + 后端分析" 的全链路设计,实现全域水位可控可追。前端采用投入式水位监测设备作为数据采集终端,扩散硅压阻传感器确保测量精准,斜坡式导液孔防泥沙堵塞,适配 100-400 米不同深度的灌溉深井;针对灌区井位分散、部分偏远无电的特点,前端设备支持太阳能供电(搭配 MPPT 控制器),静态功耗低,可长期无人值守运行,无需频繁更换电池。
中端传输环节则打破 “数据孤岛",实现全域联网。系统支持 RS485/4G 双传输模式:灌区中心区域井位可通过 RS485 线缆接入局域网,传输稳定;偏远井位则采用 4G 无线模块,数据直接上传至云端平台,最远通信距离可达 2000 米,确保 50 口井的水位数据实时汇聚,无一处遗漏。传输过程中还具备数据加密功能,避免数据丢失或篡改,保障数据安全性。
后端管理平台是系统的 “大脑",实现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撑。平台具备三大核心功能:一是实时监控,动态展示所有深井的水位数据,生成水位变化曲线,管理人员可直观查看任意井的实时状态,无需人工整理报表;二是历史数据管理,支持存储 5 年以上的水位记录,可按日、周、月查询趋势,轻松掌握灌区地下水补给、消耗规律;三是超采识别,内置智能算法,自动标记 “水位持续下降超 5 米 / 年" 的超采井,生成预警报告,为制定差异化限采政策提供依据。
系统的耐用性与低维护特性,更贴合灌区长期管理需求。前端设备采用防腐不锈钢材质,具备三重防雷工艺,能抵御灌区野外雷雨、高温、潮湿环境,故障率低于 3%;维护周期长达每季度 1 次,仅需检查太阳能板清洁度和电池电量,无需复杂操作。该灌区应用系统后,数据汇总时间从 2 天缩短至 10 分钟,灌溉计划调整更及时,每亩农田年节水 120 立方米;通过精准识别 8 口超采井并实施限采,1 年后灌区地下水位平均回升 0.8 米,实现了 “灌溉保障 + 水资源保护" 的双重目标,为大型灌区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方案。